
吃荔枝为何会低血糖
夏天街边摆满红彤彤的荔枝,咬一口汁水四溢,甜得直沁心脾,可吃完荔枝没多久,突然感觉头晕、心慌,浑身没劲,一测血糖才发现数值低得吓人。明明吃了这么多糖分满满的果子,为啥血糖反而降了?

其实呀,荔枝里有种叫 “次甘氨酸 A” 的东西,这可不是普通的营养成分。它进到身体里,会干扰肝脏正常工作。肝脏本来能把身体里存的糖原变成葡萄糖,给身体供能,可次甘氨酸 A 一捣乱,糖原分解这条路就堵上了。吃荔枝那会儿觉得甜,是因为荔枝本身含有的果糖在 “作祟”。果糖和葡萄糖不一样,不能直接给身体当 “燃料”,得先在肝脏里 “加工” 成葡萄糖才能用。
要是一口气吃太多荔枝,身体接收了大量果糖,肝脏忙着处理这些 “原料”,来不及把糖原变成葡萄糖。这时候,身体急需能量,血糖却供应不上,低血糖症状自然就来了。尤其是空腹吃荔枝,身体本来就没多少 “存粮”,再被次甘氨酸 A 这么一折腾,血糖下降得更快更明显。

低血糖发作时,整个人没力气,眼前发黑,严重的还可能出冷汗、晕倒。遇到这种情况,赶紧吃块糖、喝杯甜饮料,让血糖升上来。想安心吃荔枝也有办法,别空腹吃,一次别吃太多,搭配着其他主食一起吃,给身体多留点 “缓冲时间”。
荔枝香甜可口,可别贪嘴。掌握这些小知识,既能享受美味,又不用担心血糖 “闹罢工”。












